医生的职业道路如何走得更从容更长久
网络上有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医生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两条回复是:“医生要把患者当人看,对人体做出的任何治疗都需要客观谨慎,不能有个人‘企图';医生要和患者交流沟通,而情感又是因人而不同的,所以医生要博爱,不阿谀奉承,不看人下菜碟,不唯利是图。让患者在温暖中走向人生终点还是在痛苦中熬命,需要医生的智慧与技术,更需要温情与博爱。”“好医生应该受过良好教育,技术好、学术好,能操纵尖端设备,精通复杂手术,救治危重病人,培养优秀学生,研究造福人类的前沿课题。”
“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是患者检验医生是否“合格”的两把标尺。但从事医生这一行,做到“合格”还远远不够。刚刚过去的8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一天,也许我们更应该探究,医生这一关乎人民健康福祉的职业,应有怎样的责任和担当,要学习哪些规矩和文化,需要怎样的坚守或放弃,保持何种思维和判断,眼界要多宽广、心态要多开放……
医生讲证据,不迷信权威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是协和医学院1998届毕业生。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在协和接受了非常系统的大内科训练,找到了榜样,学到了规矩。
给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培训时,曹彬仍在强调“规矩”。“对于病人病情的判断不是谁的‘官儿'大,谁是领导谁说了算,应该是谁有道理听谁的。”
出门诊的时候,曹彬遇见过一个在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该患者因为“患有高血压和低钾血症8年”就诊,发现肾上腺占位,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是,患者同时伴随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反复急性加重,最近一次发病是在一个半月前。
患者对手术的需求很强烈,但是外科医生认为手术有风险。于是,患者家属找到曹彬说:“你是副院长,能否要求外科大夫给他做手术?”
曹彬花了很长时间跟他们解释。“我是一个呼吸专业的大夫,我能够做的是在病历上写下我对病情的判断,对支气管扩张的处置意见,以及根据他肺功能情况我认为能否手术的建议。”
向新入职的医护人员分享这个故事时,曹彬强调:“我不能以行政命令要求我的同事给他做手术。做不做手术要在对病情的判断和讨论的基础上,大家一起研究,谁有道理听谁的。有可能我写的意见,外科大夫不认可。这不但是应该的、合理的,而且是我欢迎的。”
曹彬希望年轻医生进入病房后,都有这样的思维和判断,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对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都要讲证据、讲道理。
“在群众的眼中,大家穿上白大褂,进入医院,就已经具备为他们解除痛苦的能力了。即使你认为自己还年轻,没有经验,但没用,群众对我们的要求就是疗效。”曹彬说。
医生和患者是同一战壕的战友
医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对疾病的治疗,更包括对患者的关怀和照料。
《希波克拉底誓言》是两千多年前由希波克拉底向医学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议书,如今也是医学生入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我要竭尽全力,采取我认为有利于病人的医疗措施,不能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
几千年来,中医一直体现着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以《大医精诚》开篇,要求医生第一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要求医者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如今,国内很多的中医院校将《大医精诚》作为新生入学誓词,作为教育学生的首要内容,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医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赵静教授认为,现代的中医沿袭了古代医者和患者的融洽关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进行诊断,了解患者的饮食起居、情绪变化等细节,还要交代服药方法、注意事项,询问服药后的反应等,和患者的交流比较多,也会注重患者的身体和情绪感受。
赵静表示,从医者不论中西,都要更加开放,不仅对不同的医学体系与疗法开放,也要对患者开放,充分理解患者的疾苦与诉求,将患者的反馈与建议纳入临床诊疗与方案制定中。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Patient centered medicine)就是充分考虑并调动患者在医疗决策与指南制定中的作用。
文章来源:《现代药物与临床》 网址: http://www.xdywylc.cn/zonghexinwen/2021/0918/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