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缓释片被曝致癌物超标,降糖“神药”
近年来,二甲双胍越来越受欢迎,逐渐成为降糖界的明星药。因其疗效强、成本低、低血糖风险低而被广泛推荐。它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
但最近二甲双胍被曝出含有致癌物,一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对于患者来说,二甲双胍能不能吃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什么是二甲双胍?
自 1950 年代问世以来,二甲双胍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经典口服降糖药之一。 二甲双胍是一种亲水性小分子药物,不仅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耐量,还能降低基础和餐后血糖。此外,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与其他类型的口服降糖药有些不同。
二甲双胍可以减少糖原的产生,减少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糖的摄取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另外,由于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更好,可以保护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少,价格也容易被患者接受。它是当之无愧的 2 型糖尿病首选药物。
二甲双胍缓释制剂中发现致癌杂质
二甲双胍便宜又有效,这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2020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文件称,在一些缓释二甲双胍制剂中,N-亚硝胺(NDMA)杂质含有 >数量超限,建议部分企业主动召回。
然而,这并不是第一次在二甲双胍中发现 NDMA。此前,2018年7月,欧洲药品管理局发布公告称,浙江华海缬沙坦原料药中检出NDMA,引发多款缬沙坦药品召回。 2019 年 9 月,FDA 宣布在雷尼替丁中检测到低水平的 NDMA。 2020 年 4 月,FDA 要求所有制造商立即从美国市场撤出所有雷尼替丁产品。
NDMA是一种常见的N-亚硝胺化合物,易溶于水、乙醇、二氯甲烷等溶剂,可在水、烧烤、熏肉、蔬菜和乳制品等中找到。
临床试验证明,该物质具有剧毒,可直接或间接破坏细胞DNA,在体内产生基因突变或诱变,具有致癌的潜力或倾向,是以低水平为特征,它还与DNA相互作用,引起DNA突变或致癌作用。因此,二甲双胍中ND??MA的发现也让人怀疑二甲双胍的安全性。
多项文献证实了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
不过,在此之前,二甲双胍已被证明具有抗肿瘤作用。
2005 年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癌症风险降低之间存在直接联系。韩国著名医学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超过73万人的数据,发现“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和二甲双胍都与肺癌风险显着负相关。”同时服用该药的结果较低”,这也说明二甲双胍与降低肺癌风险独立相关,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美国糖尿病协会和美国癌症协会在 2010 年联合发表了《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其中指出糖尿病(主要是 2 型糖尿病)与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直肠癌癌症 癌症、乳腺癌和膀胱癌与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因此,降低低血糖对于降低癌症风险非常重要。
既然二甲双胍有抗癌作用,那么其成分中的致癌杂质会影响二甲双胍的效果吗?
实际上,二甲双胍中 NDMA 杂质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它们可能来自原材料,也可能来自生产、包装和储存等过程。但是,还有更有效的检测方法,如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等测定二甲双胍中的NDMA基因毒性杂质。
《欧洲药典(9.0版)》等药典也规定了检验方法,为有效控制药品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因此,二甲双胍中的致癌杂质完全在可控范围内,这与二甲双胍本身的抗癌作用并不矛盾。
二甲双胍用药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降糖效果可靠,耐受性好,有抗癌作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但是,二甲双胍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如腹泻、食欲不振等,可导致营养不良,但症状轻微、持续时间短且与剂量有关。服用该药的患者中约有 50% 会出现这种症状。
专家建议在用药过程中,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适时调整剂量。非缓释制剂应分次随餐服用,或改为缓释制剂每天一次。胃肠道反应。
另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是肾功能经常恶化时,患者体内不断积累有毒代谢物,会引起患者厌食和消化功能障碍。此外,患者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体内多种代谢过程不受调控,导致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
文章来源:《现代药物与临床》 网址: http://www.xdywylc.cn/zonghexinwen/2021/0707/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