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习近平民本观的现代构建
一、我国民本思想的发展演变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上古五帝时期,民本思想已渐趋成型了。《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里虽有儒家假托先王来立言的成分,不可否认的是先民为保宗族部落的繁衍,确实需保障生民的生命安全和整体利益。在群体之爱中,兼爱的仁德已经被塑造和表彰。而其根本则是为生民立命的民本思想。周代殷商,周公以德系于天命,德之根本就是以宗法血亲之礼仪和同万邦,与民休养生息之权。殷鉴之启示,在于民心向背。所以周德就是惟新爱民。其根本也是以人民为本。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知识界对大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敬天”逐步演化为“重民”,不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孔子言仁,孟子言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并把老百姓与帝王比喻成“水”和“舟”的关系,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荀子言教养,言人定胜天,都是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这充分表明了古代社会在治国理政中高度重视民众的地位和作用。即使崇虚无的道家,谈天象的阴阳家,讲非攻的墨家,立论不同,但同归于治,也就是在周末战乱中,要重新建立起人间秩序,使人民得到安宁和幸福!近代以来,西方的民权、民主思想输入,我国原本的民本思想也进一步充实起来。已不是帝王出于仁慈,或者对天命的畏惧,或者是先帝、贤臣的进谏而表现出的仁民爱物的胸怀和富国安民的政治策略。而是要以现代政治思想,建立新的民主政治制度,以保障民生、民权、民主。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也高度重视人民的作用。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顺应新形势的需要又提出了“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系统理论,阐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以人为本”,推进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宗旨。并将之表述为中国共产党谋民族独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初心。
二、民本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实际运用
在新时代条件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克主义理论有机结合并娴熟的运用到当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思想。“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家经济生活中,我们的改革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则是我们改革的根本目标。现阶段则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政治方面,执政者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从严治党。在文化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要不断保障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为人民的发展提供条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社会更长远的发展。因此,民本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一)百姓情怀是治国理政的文化起点、共同富裕是民本思想的最终归宿
绵延悠久、详密不间断是我国历史的显著特点。对于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我们应该对其怀有温情和敬意。习近平既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也是一位传播者,他博览群书,更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在其治国理政思想中,他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结合融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发挥文化教化和改造的功能,对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提出了深刻见解。这些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源于他植根于民的百姓情怀。他热爱人民群众,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在陕北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当知青时,他与老乡们同甘共苦的经历对他影响极大。在以后的基层工作的经历中,他始终关心人民疾苦,走群众路线。他的父亲习仲勋曾多次对他说,无论当多大官,都要“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平易近人更要联系群众。习近平秉承家训在治国理念中亲民、爱民、为民,在国内外各种场合,习近平都能娴熟用典、用老百姓熟知的语言概括抽象的道理,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体现了习近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一切为民的百姓情怀。
文章来源:《现代药物与临床》 网址: http://www.xdywylc.cn/qikandaodu/2021/0416/842.html